近日,山东省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交流活动举行,我县凭借在催还款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,获评“特别突出单位”,并作为先进典型向全省作经验介绍!沉甸甸的荣誉,是对我县多年来精准施策、用心用情做好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充分肯定。
近年来,我县助学贷款规模持续增长,2023年为1625名贫困大学生发放贷款1882.118万元;2024年贷款人数达1833人(远程受理1103人,现场办理730人),发放金额突破2457.9781万元,惠及更多寒门学子圆梦大学。管理效能显著增强,截至2024年12月29日,累计回收贷款本息16909笔,年度还款率跃居全省第12位。
展开剩余67%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我县创新构建的“精准四阶强催收,考核激励破难题”工作机制发挥的关键作用。该机制通过打造覆盖贷款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体系,通过四个阶段递进式服务,实现了催收工作的有力度、更有温度。
毕业季善意提醒减负担
每年6月,提前联系应届毕业生,详解自付利息起始时间及“提前还款可免息”政策,开通专属热线提供“一对一”指导,引导学生树立“早还早轻松、守信利终身”理念。
稳定期暖心帮扶促就业
对未稳定就业毕业生,在常规还款提醒基础上,依托教育、人社资源提供就业信息、政策咨询和应聘指导,助其尽快就业、提升还款能力,实现贷款回收与学生发展良性互动。
关键期紧盯节点防风险
精准锁定每年8月合同到期学生建立预警台账,在8月初(启动提醒)、8月末(强化督促)、9月20日宽限期前(最后警示)开展三轮精准提醒。2024年156名合同到期学生中150名按时还款,按时还款率高达96.15%。
攻坚期联动发力保收官
年底阶段,按家庭住址精准划分任务至12个镇办学区(外地户籍由县资助科负责),确保“不漏一户”。召开专题培训会,清晰解读政策、流程及本息构成,化解误解。梯次推进:11月底首轮通知确保100%覆盖;缓冲期柔性提醒;12月15日起深度摸排,体现人文关怀;12月17日后由镇办领导带队,采取“政策宣导+情感沟通”重点突破。对“极端难点户”,县学生资助科牵头,联动教体局、学区、学校、村两委及社会力量,合力查找线索、讲清利害、有效攻关,确保“颗粒归仓”。
为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、主动性,我县健全了科学考核与正向激励机制。出台《催还款工作考核办法》和奖补资金管理办法,明确绩效导向,实行分等次考核,考核结果直接与奖补资金挂钩。年底召开总结表彰会,公开评选表彰“特别突出”和“突出”集体与个人,并依据考核等次和任务量及时足额兑现奖补资金。2023年、2024年分别发放奖补资金23.28万元、21.89万元,这一机制有效调动了各学区工作积极性,成为提升整体效率和还款率的关键驱动。
经过多年不懈努力,我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现了从“贷得出”到“管得好”“收得回”的跨越。贷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,助学贷款本息回收实效显著增强,有力践行了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”的庄严承诺,为沂源学子铺就了坚实的求学之路。下一步,我县将继续优化服务,提升效能,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,为学子们的梦想保驾护航!
(图文:学生资助科)
发布于:北京市顺配宝配资,贵海国际配资,线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