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我和弟弟来这里玩,看到了很多旗帜,两个枇杷娃娃也很可爱,感受到了浓浓的运动氛围,我也很喜欢打篮球,很期待接下来的精彩比赛。”
站在永善金江锦城篮球公园的大门口,杨杰说这句话时,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。
身后,黄绿色的刀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从道路尽头一直延伸到球场入口,像一条专为赛事铺设的通道,热烈而直接地把人引向那片即将沸腾的赛场。
永善的街道这几天像被重新“上了色”,主色调是篮球橙与旗帜黄绿,辅以各类印着口号的横幅。
走在振兴大街上,耳边是商家调试音响的节奏声,目光所及是挂在高处的标语:“篮约永善 竞秀金江”“金沙江畔聚群雄 和美永善迎嘉宾”。
一条条标语像是为这座城市统一排练过的口号,整齐而笃定地告诉每一个路人——比赛就在眼前。
主场地的布置直接把“氛围感”做到满格。
金江锦城篮球公园的入口站着一对枇杷娃娃模型,憨态可掬,眉眼间透着热情。
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,而是永善的象征性符号,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文化与味道。
孩子们跑过去合影,成年人则会下意识拿出手机拍一张发朋友圈。
球场四周早已不只是篮球的空间。
围栏外搭建起永善农特产品展销区,那些被当地人引以为豪的食材与工艺品已经整齐摆放:务基髈的油脂在光下泛着亮,团结蜂蜜的透明玻璃瓶里流淌着金色的粘稠,细沙猕猴桃的果香在空气里弥漫。
路过的人即使不买,也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看一眼,摊主则热络地招呼着:“尝一尝,甜得很!”
赛场的另一侧,一批刚从车厢里卸下的展车被整齐排列。
工农广场的汽车展销区已经搭好舞台,工作人员忙着贴宣传海报、调试灯光。
一辆SUV的引擎盖上覆盖着红布,似乎在等待一个仪式性的揭幕动作。
销售员穿着统一的POLO衫,手里握着厚厚的宣传册,偶尔会有路人围上前去打探价格和优惠力度。
走到饍食街,空气的味道完全变了。
新翻的铁板上,肉类被油花裹着发出“滋滋”声,蒜末和辣椒被撒在面上,瞬间激发出辛香味。
小吃摊老板们动作利落,有人切肉,有人调酱,有人吆喝。
街边的桌椅已经摆好,等待着晚上的热闹。
这里的灯笼与彩灯已经提前亮起,白天的阳光下它们显得有些多余,但一到夜晚,必然会成为吸引人群汇聚的信号灯。
在永善,赛事不仅属于赛场,还渗透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。
沿着通往大瀑沟体育公园篮球场的路线,刀旗一面接一面地排列,风吹过,旗面来回摆动,像是在为运动员和观众打着节拍。
偶尔有骑着电动车的小伙子路过,手里还握着一杯刚买的奶茶,眼神却停在球场方向,带着一种迫不及待的神情。
大瀑沟体育公园的布置同样有声有色。
入口的地面被清扫得干干净净,两侧的花坛里新种的花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。
球场内部的看台座椅一排排整齐排列,场地灯光在白天已经调试完毕。
场边的电子计分牌亮着测试数字,裁判席上的水杯整齐摆放,几名志愿者穿着印有赛事LOGO的红色马甲,在确认通道指示牌的位置。
周边商户明显感受到了这股“赛事效应”。
靠近赛场的一家冷饮店,老板娘笑着说这几天冰箱里的库存要多备一倍,因为来往的人流明显增加。
她一边调制果汁,一边抬头望向外面不断经过的身影,显然已经习惯在忙碌中留意赛场的动静。
通过金江锦城篮球公园和大瀑沟体育公园之间的道路,能看到赛事对交通和环境秩序的影响。
道路两侧停放的车辆比平时多了不少,不少外地牌照的车牌引人注意。
交警在路口指挥车辆,志愿者则在劝导行人不要随意横穿。
路边的垃圾桶数量被明显增加,清洁人员穿梭其中,随时清理堆积的废弃物。
永善的老城区里,一些与赛事无关的小店也被卷入了这种氛围。
理发店的橱窗贴上了篮球元素的贴纸,文具店的收银台边摆着赛事纪念徽章,小旅馆的门口挂起了“欢迎参赛队伍入住”的横幅。
即便是和篮球毫不相关的行业,也找到了借力的方式。
在工农广场附近,一个正在布置的舞台吸引了不少人围观。
工作人员爬上高架调整灯光,有人调音,有人摆放椅子。
舞台背景板印着赛事LOGO以及赞助品牌标识,看上去不仅是为开幕式准备,也可能服务于期间的各类商业活动。
天气似乎也在配合。
连日的阴雨在开赛前停了下来,天空呈现出一种明亮的浅蓝色。
阳光落在旗帜和标语上,使颜色更加饱和。
在这样的光线下,整座城市的颜色被放大,任何细节都变得格外鲜活。
市民的参与感不只是停留在观看层面。
永善本地的一些篮球爱好者已经自发组织球队,在比赛空档上场投篮,甚至有中学生穿着校队队服在球场边合影留念。
社交媒体上,打卡枇杷娃娃、拍摄刀旗长廊、晒美食摊位,已经成为本地人的热门内容。
永善的街道因此拥有了另一种节奏。
平日里的悠闲被打破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流动的喧闹。
人群、声音、气味、色彩,在这几天里叠加在一起,构成了一种只能在特定时刻才能感受到的城市状态。
顺配宝配资,贵海国际配资,线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