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云长在华容道义释曹孟德,成为千古佳话。回顾这段历史,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三赢的局面:曹操得以保命,关羽赢得了忠诚和义气的美名,而刘备则免除了来自曹操的威胁与东吴可能的背叛,唯一气得要冒烟的,可能就是孙权了。
孙权深知刘备在“放水”。实际上,刘备和诸葛亮心里明白,如果换成张飞或赵云守住华容道,曹操依旧能够脱身。因此,让关羽替代守关,早早还了曹操一个人情,既能化解日后可能的恩怨,又能减轻刘备背负的负担。历史记载并未明确指出关羽是镇守华容道的那位,只提到刘备没有追上曹操的踪迹:“公至赤壁,与备战,不利。公船舰为备所烧,引军从华容道步归,遇泥泞,道不通,天又大风,悉使羸兵负草填之,骑乃得过。” 这段文字虽然在《三国志》与《三国演义》中都有提及,但没有明确的指示关羽是否在华容道设置了伏兵。仔细推敲,不难得出一个结论:曹操一边走一边修路,刘备怎能追得上他?
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,权力争斗从未停止。孙权与周瑜的兵力远超刘备,若他们决定不放过曹操,经过激烈的战斗必然会两败俱伤,最后不仅会伤及自己,反而让刘备渔翁得利。因此,孙权选择了观望,而刘备则明智地做出了战略上的放弃。毕竟,在赤壁之战后,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稳住自己的地盘,进一步扩大势力。至于曹操的旧领土,像襄阳、樊城这些重镇,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攻破。
展开剩余70%尽管曹操在赤壁大败,但其根基并未动摇。即便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八十万大军”可能有夸张成分,曹营依然完好无损,甚至许多名将毫发无损。赤壁一战后,曹操占据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、襄阳郡等地,继续保持强大的地盘控制。而孙权和刘备的地盘分配也各有所得,曹操失去了江南的江夏郡,但并未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权。相比之下,刘备是最为得利的,他收获了武陵、零陵、桂阳、长沙四郡,成功拓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。如果刘备全力追击曹操,可能会让自己的军力过度消耗,反而失去了占领更多土地的机会。
历史研究和细致的史料分析表明,刘备与孙权根本不打算和曹操进行最终决战。曹操因此逃脱了追击,孙权也没有派兵深入追击。刘备虽然象征性地派遣了追兵,但他的目的并非要消灭曹操,而是为了向孙权证明自己尽力而为。毕竟,曹操的逃脱是历史的必然。
如果换成张飞或者赵云镇守华容道,曹操还能顺利逃脱吗?《三国演义》中对曹操的阵容描写十分详细,曹操带领五十万大军行军,而张飞等人只带有少量骑兵。假设赵云替关羽守华容道,虽然赵云武勇无双,单挑许褚也是不分胜负,但面对曹操的强大阵容,赵云未必能成功阻止曹操的逃脱。赵云在长坂坡的英勇表现,说明了他具备突破敌阵的能力,但防守并非他的强项。与其说赵云不能阻止曹操的逃跑,倒不如说他清楚,曹操逃脱后并不会对刘备造成实质性的伤害。
如果真由张飞来守关,可能会发生更加戏剧性的情况。张飞的豪气和狠劲,令他成为一个难以匹敌的敌手。而且,张飞和曹操、夏侯渊的关系十分复杂,夏侯渊的侄女便是曹操的亲戚。在当时的背景下,张飞若是在华容道拦截,曹操岂能轻易脱身?
在三国历史的细节中,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军事对抗,而是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。曹操与袁绍的亲戚关系让两者的争斗更加复杂。而刘备、孙权、曹操三方虽然在战略上互有争斗,但实际上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深厚的亲戚联系。三国的局势,并非完全靠剑拔弩张的战斗来决定,而是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微妙的人际互动中展开。
如果换成张飞驻守华容道,可能一切就不一样了。张飞是否会选择决一死战,是否会因与曹家之间的情感牵绊而放过曹操,谁也无法确切预料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张飞的猛烈攻势,绝不会给曹操留下那么多的余地。而这,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:“如果张飞把守华容道,曹操是否能成功逃脱?”
发布于:天津市顺配宝配资,贵海国际配资,线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